我們已經講了呈示部中兩個主題的各種對比關系。這種對比不是孤立的,也就是說,當主部主題呈示完畢后并不馬上出現與其對立的副部主題,而是通過一個過渡段將樂曲從主部引導到副部。這個過渡階段就是“連接部”。
一般情況下,連接部是個相對缺少個性的游離段落。它主要是發揮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它可以使主部自然地過渡到副部。同時,它也是加強主部與副部之間內在聯系的紐帶。
?。ㄒ唬┻B接部的結構特征
因為連接部是一個過渡性質的部分,就要求它有靈活的轉接作用,所以在結構上就缺少方整性與對稱性。
連接部的長短由作曲家的創作構思來決定,因曲而異。比較短的連接部有時只是幾個和弦,幾個小節。如《命運》交響曲以及《未完成》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連接部都只有四小節。較長的連接部可達幾十小節。在這種較長的連接部里,一般在幾個上又可分為三個段落:
1、接在主部之后的開頭段落。
逐步的結尾如果結束在穩定的主音上,那么連接部的開頭段落往往是用主部主題的結尾材料及調性對其加以補充,并常難以與主部主題的結尾劃分出明顯的界限。如果主部主題結束在不穩定的屬音上,那么連接部的開頭段落往往繼續用主部主題開頭的材料寫成,好像是主部主題的第二樂句。
2、連接部的實體部分——轉調段落。
開始脫離主調是其特征,在音調或節奏上會出現一些副部的特征。
3、副部的準備段落。
它一般停留在重屬和弦(主調Ⅱ級大和弦,也即副部的屬和弦)上,為進入副部作好準備。
?。ǘ┻B接部的調性特征
在典型的奏鳴曲式的呈示部里,主部是主調、副部是屬調。連接部其實就是由主調向屬調的“轉調過渡段”,這是其反映在典型上的最大的特征與作用。在古典作品中,這種轉調古典是很直接的,即:
主調——→重屬和弦——→屬調
而在以后的作品中,這種轉調過渡有時卻要多拐幾個彎,即:
主調——→下屬功能個各調——→屬調
?。ㄈ┻B接部運用主題材料的特征
較短的連接部所用材料也很簡單,有時只是幾個和弦而已、在較長的連接部里,所用的主題材料就復雜些。一般有以下幾中類型:
1、先運用主部主題的材料并加以變化發展,然后逐漸過渡到副部。在次過程中,常出現副部主題的某些因素。
2、在連接部引入新的主題材料,但這常常是無明顯個性的過渡性質的中性主題。其作用是是主部與副部年漸漸中和起來。
3、在較復雜的連接部里,還可運用各種材料與手法,使之與前面的主部主題和后面的副部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然后再進入副部。有時,連接部還可成為整個呈示部的高潮段落。
?。ㄋ模┙Y束部的特征
結束部是呈示部的最后部分,它的作用是補充副部或對整個呈示部進行小結。當副部完滿終結后,緊接著就出現結束部。它的結構往往比主部、副部簡單,而且也缺少獨立性。在這里一般很少再出現新的主題材料,只是由前面已出現過的音樂主題材料的片斷所構成;在調性上也很少有轉折,一般建立在副部所運用的從屬調上。尤其在比較短小的結束部里,它通常只是副部完全終止式(屬和弦→主和弦)及其音型材料的多次重復而已。
在比較完整的結束部里,根據所運用的音樂材料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1、主要由主部主題材料所構成的結束部。這種類型較普遍。
2、主要由連接部材料所構成的結束部。
3、主要由副部主題材料所構成的結束部。這種類型較少見。
4、綜合運用此前已出現過的音樂材料構成的結束部。它們可以順次出現,但更多是以各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出現。這種結束部對整個呈示部都有小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