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琴,是學樂器的同學們每天的必修功課,不但要認真苦練,而且還要掌握科學有效的練琴方法,這樣才能提高練琴的效率。本文是我在多年的演奏與教學過程中,對關于如何練琴的一些思考和總結,僅供大家參考。
一、練琴要點:
1、首先應養成大腦第一、耳朵(聽覺)第二、手指第三的順序。
2、必須養成認真、準確讀譜的好習慣,就如同裁衣服,裁縫一開始就把衣服裁錯了,裁完了又一次次地修改,多麻煩。
3、要明確演奏技法及譜面的標記,實際演奏的弓指法必須與譜面保持一致, 有調整的地方,馬上就動手在譜子上標記出來。(很多同學會認為當時知道就行了, 懶得動筆去記, 但這樣就給后面的練習和演奏造成很多不明確的因素,而在考試、演出或是比賽的關鍵時刻,就會出現猶豫和失誤,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4、養成背譜的習慣。
5、把握分寸:明確了演奏手法,還要細致地把握其分寸,尤其是傳統樂曲與風格性樂曲。相同的手法,分寸卻是千變萬化的,例如:揉弦的速度、幅度與力度;滑音的速度與距離等。
6、在練習的時候,每遍都要清楚自己的問題在什么地方,好就是好,不好就不好,腦子不能有任何疑問。
7、養成分析樂譜的習慣:尋找音與音之間的邏輯(內在聯系);弄清楚分句與呼吸、段落的銜接、曲式結構等。
8、注重內心的修養、性情的修養,一個人手的松弛與緊張是與整個身心有關系,因此,要培養內心的強大與寧靜,不要機械地把手的問題孤立起來看。
9、練琴必須紀律化。
二、技術難點的解決
在練琴的過程中,遇到技術困難部分時,要認真分析問題的原因所在,尋找毛病的根源,找到技術的核心難點,然后再“對證下藥”、重點練習??梢愿鶕煌闆r采取以下幾種方法練習。(具體內容請參考博文《談二胡樂曲中技術難點的練習方法》)
1)連音用分弓練;2)變換速度練習;3)累進快速練習法;4)分手練;5)加快速度練;6)慢練;7)用相反的弓法練習;8)變換節奏型練習等。
三、技巧與音樂相結合
在練琴時,除了解決技術難點,更重要的是要練習如何通過技巧來表現音樂。
1、根據音樂的要求, 真誠地演奏, 不要去“做”強弱變化,也不要去死記譜面的強弱記號,而是用心去體驗某一種情緒, 如:驚訝、喜悅等等,找不同的感覺, (不是指強弱, 而是“感覺”。)
2、練習時一定要把感情結合在一起, 不要與技巧分開練, 否則練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演奏悲傷的旋律, 那你自己首先要進入悲傷的情緒;反之,要進入積極的情緒, 身體的感覺要跟隨著音樂的走向和性格。
3、帶著想象去練習,心里要有不同的音響效果,在自己的心中有了追求的目標,才能知道怎么做。如果是很美的旋律, 那一定要在心里把它想象地美到極至。
4、每天除了練習基本技巧、樂曲難點部分,一定要有演奏完整樂曲或是演奏完整段落的時間。在這時,就要完全地投入到音樂當中去,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音樂表現方面。(例如:對于整首樂曲的情緒、力度、速度的布局;層次的變化、段落的銜接、高潮的鋪墊與推進等。)要允許自己有失誤, 不要隨意停頓, 而是放過去, 等樂曲全部拉完, 回過頭再把這些不滿意的部分挑出來,作為下一次重點、難點練習的部分。
5、要善于欣賞自己,一定要有拉得過癮、拉得盡興的時候,在演奏樂曲的過程中,學會欣賞和陶醉于音樂的美,而不要總是想著注意哪些問題,不停地給自己挑毛病。除了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閃光點”,并且加以突出和放大,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6、關于散板的練習:
1)自由反復的段落,在練習時,心里一定要清楚反復的遍數。
2)慢起漸快的段落,由什么速度開始,加快到什么速度后穩住,奏幾組,這些都要很明確,不要含含糊糊。
3)在速度變化時,原本樂譜中的節拍、節奏型之間的關系要弄清楚,不能因為速度是自由的,就忽略節拍與節奏,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既“含蓄”又“明確”。
演奏實際上是一個無意識到從有意識,再從有意識到無意識的過程,舞臺上看似隨意自如的演奏,實際上是要經過精心設計和千錘百煉,最后才能達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結語
在練琴時,理性與感性相結合,才能真正達到較好的練琴效果。而不同性格、不同類型的同學,練習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因人而異。例如:激動型的學生,感性強、反應極快, 但不能夠沉浸得深、保持得久。對于這種類型的同學來說,要注意對于新的感受到的東西, 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 而是要仔細分析,并不斷鞏固自己很快學來的新東西(無論是技術還是音樂表現);而對于偏于理性的同學,可能更重要的是要敢于體現個性,敢于表現出更大的對比,在練習時,寧可出錯,也比沒有強。因此,在練琴過程中, 要了解自己,善于分析自己,并用心體會老師上課的要求,了解每一首樂曲、練習曲的側重點, 尋找屬于自己的練琴方法。我想,適合自己的,就是最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