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典所收條目,包括中國音樂的樂律學、創作表演術語,歷代的樂種、制度、職官、機構、書刊、人物、作品,以及歌曲、歌舞音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器樂等有關名詞術語。
詞典撰稿者走遍及全國各地,約有音樂、戲曲、曲藝等各方面的專家近二百人。內容盡可能反映我國音樂的研究成果。
總述 | ||||
音樂 | 音 | 聲 | 聲樂 | 聲音 |
和 | 音律 | 五音 | 正聲 | 歌 |
解 | 治聲 | 北海祭祖 |
總述 | ||||
聲 | 音 | 細 | 大 | 清 |
清聲 | 濁 | 濁聲 | 和 | 調 |
平 | 比 | 應 | 均 | 應聲 |
律 | 音律 | 聲律 | 樂律 | 律呂 |
樂學 | ||||
宮調 | 宮 | 調 | 五聲 | 角 |
徵 | 五音 | 商 | 七音 | 七律 |
正聲 | 變聲 | 二變 | 變宮 | 徵角 |
變徵 | 商角 | 繆 | 和 | 清角 |
閏 | 閏宮 | 閏徵 | 八音之樂 | 應調 |
應聲 | 古音階 | 舊音階 | 新音階 | 清樂音階 |
清商音階 | 俗樂音階 | 燕樂音階 | 階名 | 起調畢曲 |
煞聲 | 結聲 | 殺聲 | 住字 | 偏殺 |
側殺 | 寄殺 | 元殺 | 順殺 | 遞殺 |
借字煞 | 三調 | 相和三調 | 漢世三調 | 清商三調 |
清調 | 平調 | 瑟調 | 楚調 | 側調 |
八十四調 | 五旦七調 | 正宮調 | 南呂調 | 般涉調 |
旦 | 二十八調 | 太簇宮 | 黃鐘調 | 高般涉 |
七宮 | 高宮調 | 中呂宮 | 般涉調 | 高般涉 |
道調宮 | 道調 | 林鐘宮 | 七羽 | 中呂調 |
仙呂宮 | 正黃鐘宮 | 南呂宮 | 黃鐘宮 | 七商 |
越調 | 大食調 | 高大食調 | 雙調 | 小食調 |
水調 | 歇指調 | 商調 | 黃鐘商 | 太簇商 |
中呂商 | 林鐘商 | 南呂商 | 沙陁(tuó)調 | |
正平調 | 高平調 | 仙呂調 | 四旦二十八調 | |
燕樂二十八調 | 俗樂二十八調 |
律學 | ||||
黃鐘 | 大呂 | 太簇 | 夾鐘 | 姑洗 |
仲呂 | 蕤賓 | 林鐘 | 夷則 | 南呂 |
無射 | 應鐘 | 圜鐘 | 中呂 | 小呂 |
函鐘 | 律呂 | 六律 | 六呂 | 六同 |
六間 | 陽律 | 陰呂 | 律 | 正律 |
變律 | 王樸律 | 鐘律 | 三分法 | 上生 |
下生 | 管子法 | 新法密率 | 平均律 | 均鐘 |
同律度量衡 | 準 | 正律器 | 叉手笛 | 律 |
弦律 | 律準 | 鐘律 | 均鐘 | 管律 |
律管 | 玉律 | 管口校正 | 竽律 | 中管 |
異徑管律 | 律數 | 律寸 | 黃鐘律 | 銅籥 |
蔡邕銅籥 | 倍半相生 | 倍律 | 半律 | 正律 |
均 | 半律 | 太聲 | 田為三律 | 正聲 |
中聲 | 少聲 | 反聲 | 三準 | 上準 |
中準 | 下準 | 準 | 中立音程 | 六十律 |
候氣 | 笛律 | 荀勗笛律 | 清角 | 新律 |
十八律 | 十二律體系 | 十二平均律 | ||
十四律 | 隔八相生法 | 三分損益法 | ||
四分之三音 | 四通十二笛 | |||
曾候乙鐘銘 | 晉秦始笛律 | |||
三百六十律 | 康熙十四律 |
總述 | ||||
古代樂名 | ||||
制度、職官、機構 | ||||
總述 |
古代曲藝 |
現存曲種 |
作品 |
其他名詞術語 |
總述
古代戲曲
現存劇種
聲腔、腔調
劇目
曲牌
鑼鼓經
板式、結構
演唱、演奏、術語
01 | 總述 |
02 | 吹奏樂器 |
03 | 彈撥樂器 |
04 | 拉弦樂器 |
05 | 打弦樂器 |
06 | 打擊樂器 |
07 | 樂器部件 |
08 | 樂種及演奏形式 |
09 | 曲名 |
10 | 演奏術語 |
11 | 琴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