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洞簫>洞簫入門>

洞簫的音域、音色和音準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1-10-11  

洞簫簡稱作簫,是最常見的民族樂器,多用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用于樂隊合奏或戲曲伴奏中的洞簫,筒音通常為d1,一般內徑為16mm,從吹口端至下端調音孔的長度為520mm左右,全長700~800mm為宜。

1洞簫的音域、音色和音準

1.1洞簫的音域

管樂器音域的寬窄,除了決定于制作工藝是否優良,吹奏技巧是否得當,以及指法組合是否恰當等因素而外,還同管樂器的量度有關。

量度是物理學名詞,是指管樂器吹奏一端的內徑同管長的比值。量度對管樂器的聲學性質(音色和音域)有著重大影響。例如五度超吹樂器的單簧管①,若不借助高音孔就無法吹出比基音高十二度的第二泛音,就沒有現今寬廣的音域;中國的管子同樣是五度超吹樂器,卻毋須借助高音孔就能輕松地奏出第二泛音來。單簧管與中國管子音樂聲學性質上的這一差別,乃是由量度決定的。原來對五度超吹樂器來說,量度越大,超吹音就越容易被激發;量度小,超吹音則不容易被激發??墒窃诤嵉岩活惏硕瘸档墓軜菲魃?,量度對它們聲學性質的影響,就恰恰同五度超吹樂器相反:量度越小,超吹音越容易被激發。

人們根據常識就可以知道,管樂器的管子越長音越低,管徑越大音也越低。因此,低音管樂器的內徑大、管子長;高音管樂器的管徑小、管子也就短。但是管徑的粗細、管子的長短都是有限度的。筆者曾對簫、笛一類的管樂器作過實驗分析:當簫、笛的管子長到一定限度時,基音就無法吹出,所吹出的也只能是第一泛音。對于洞簫的管長筆者所作的測算是:管長超出管內徑的50倍(即量度小于0.02)時,吹出的便是高八度的第一泛音;若將末端掩沒(此時簫管已成了五度超吹樂器),當管長超出管內徑的25倍(即量度小于0.04)時,吹出的便是第二泛音。再對簧哨樂器來說,作為五度超吹樂器的單簧管,由于管徑小、管子長,以至于量度小,除基音外,第二泛音的奏出必須借助高音孔,而同樣是五度超吹樂器的中國樂器管子,由于量度大,毋須借助高音孔也能方便地吹出第二泛音。

“量度”對管樂器聲學性質的影響,是一個至今未曾引起人們充分注意的問題。量度的正確運用,對簫、笛音域的增擴和音色的選擇,有著很大的意義。例如洞簫(筒音為d1)的內徑一般在1.6厘米,有效管長約52厘米,其量度約為0.031,而琴簫內徑一般為1.4厘米,有效管長約為60厘米,其量度約為0.023。為此,琴簫的高音比洞簫還要容易被激發,音域也就比洞簫略寬。

洞簫為次中音樂器,音區比曲笛低純四度,音域與笛子相似。洞簫的常用音域為d1~e3;若演奏得當,音域則可擴為d1~g3或更寬。

1.2 洞簫的音色

洞簫的音色同笛子相比,顯得格外的恬靜、秀雅,但音量小、發音不及笛子敏銳,便成了洞簫的弱點。

洞簫的音色同管徑和吹奏方法密切相關,除此之外,制作方法是否得當也同樣重要。洞簫同所有的樂器一樣,音色具有大音色與小音色的區分。如小提琴,名琴同一般的琴所奏出的雖然都是小提琴的音色,但它們之間的音質卻有天淵之別。制作精當的簫、笛,由于發音敏銳,演奏起來省力,其音色、音量的控制亦十分方便,使演奏者能得心應手。音色能否隨意變化和音量能否自由控制,是簫、笛制作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吹口開挖得當與否是制作的關鍵所在。

以上所述為做工粗細對音色的影響,而就演奏方法正確與否對音色的影響亦至關重要。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