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古琴>古琴教程>

用業余時間學習古琴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0-06-06  

  怎樣自學古琴,并能夠學好呢?相信很多業余學琴者都存在這樣的疑問。下面講講一些琴友共同的體會:

  1、業余學琴要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不可急于求成或忽冷忽熱。下定決心去做的事情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滴水穿石。

  2、多渠道地吸收有助學習的信息,盡量收集有助學習的一切資料,包括教材、專輯、視頻、演奏會等渠道,用心觀摩學習。例如電視上有時候播放古琴曲目,從中哪怕學到一個指法,或明白某個地方是怎樣彈的,就有了收益。

  多和別人進行交流。包括學琴者和其他音樂人、非音樂人。他們或者能教你彈琴,或者能教你音樂理論,或者能給你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見、建議,這些都是學琴不可缺少的。

 ?。?、多琢磨、思考,講究學習方法:

  、見縫插針地學習:做家務時可以聽自己正在學習的琴曲;睡覺前可以進行冥想(把樂曲的旋律或彈奏過程冥想一遍);開會(那種謀財害命的會)時可以做指操(離琴的指法練習)等等。

  、把目標分成逐小塊進行解決:例如學習一首琴曲,先看看是否有把握拿得下來?然后先把它的旋律聽熟,分段(甚至分句)進行學習。把月目標分成周目標、日目標,逐個完成。

  、把自己的彈奏錄下來聽:彈奏過程就是一種提高。讓親戚朋友來聽自己彈奏,一方面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另一方面作為聽眾,他們往往最容易發現不足。

  、靈活地學習:守規矩,但也不要太受規矩的束縛。每個指法都需要自己進行分析,并視曲子的需要、個人掌握的熟練程度進行處理。

  、充分領會樂曲意境:例如琴曲《梅花三弄》。樂曲描繪梅花傲雪孤高,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演奏中揉、按、放、和,古樸典雅為其骨。還可以調動其他因素來幫助自己理解,如關于梅花的國畫、書籍、攝影、舞蹈;唐詩中的詠梅詩等等。

  、提高自己的樂感:樂感不是短時間內能一步到位的,要靠平時多練習。例如自己多動手進行古琴的調音;多唱譜、記譜等。

  、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俗話說:“功夫在琴外”。文學、繪畫、歷史、個人閱歷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會對樂曲的理解、彈奏風格產生影響。

 ?。?、補充樂理知識:

  業余學琴較易忽略的就是樂理的學習。不一定要學得很深,但起碼要懂得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滿足學琴的需要。例如音符的時值概念,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區別等等具體問題;還有琴的轉調,轉來轉去容易讓人糊涂,如果掌握樂理知識,知道調性之間的關系,就能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

 ?。?、避開一些學習的誤區:

  、急于求成,拔苗助長:基礎沒打好就急于學琴曲,越學越難,越學越沒興趣。

  、忽視左手吟、揉、綽、注等細微指法的練習:造成左手技法單調或彈奏起來沒有感情,沒有韻味。

  、忽略右手指法練習:學習琴曲后就忽略了對右手的指法練習。右手力度、彈性不足,顆粒性不強,出音不是生硬就是含混。

  、翹首弄姿,本末倒置:盲目模仿古箏演奏的形體動作,彈奏時表情、形體動作過于造作夸張,和樂曲極不協調。本來,表情、形體動作是彈奏時感情和樂曲高度交融后的產物,是自然流露的結果,很多初學者還沒做到“寓情于曲”,倒先學會了翹首弄姿。至于那些十幾、幾十人的合奏,動作一模一樣,象是軍訓過似的,更不必說。

  、“雜菜煲”:初學者最好從某個古琴流派扎扎實實學起,等到根基扎牢,再旁征博引,融會貫通,不要東抓一把,西刨一下(無目的、無系統)。能成“佛跳墻”則好,否則則成“雜菜煲”。

  、短期行為:受到電視、媒介的影響,一時心血來潮,以為兩三個月就能學會古琴?;蚴潜е撤N功利的目的以求速成。

  、考級:考級是好事,但不要太看重,道理很簡單:“分數并不能代表一切”。

  、同行相輕,非要一較高低:沒意思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