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主頁>樂器考級>

什么是轉調箏?稱呼新箏為轉調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1-02-20  

  “轉調箏”,它的重點在于轉調,也就是強調它的轉調功能。這一功能大概在樂隊中會比較經常使用,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并不是很常用的功能。即使在樂隊中,不少作品也不一定就是調式非常復雜的,尤其是民樂作品。不少時候普通箏利用一定的指法,就可以完成簡單的轉調。

  新箏,它強調“新”,也就是代表著相對于傳統箏不同的功能。新箏具有兩個相對獨立但又彼此相聯系的演奏區,一區為7聲音階,一區為五聲音階。二區綜合,就可以按照十二平均律來校音,并且仍然可以保留右側的五聲音階。這一與古箏截然不同的特點,具有重大意義。左演奏區為七聲音階弦序排列,右演奏區為五聲音階弦序排列,這樣就解決了繼承與發展的矛盾。我們既可以利用右演奏區來完成任何一首屬于五聲音階體系的樂曲,也可以利用左演奏區來演奏基于七聲音階體系的作品。如果左右演奏區聯合使用,則可充分發揮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弦序排列的特點,演奏各種復雜和聲樂曲。如果將左右演奏區的音階弦序稍加調整,便具備了十二平均律中所有的音。
什么是轉調箏?稱呼新箏為轉調

  可以說新箏基本做到了對古箏的完美兼容,右演奏區除了弦距稍寬之外,幾乎和古箏幾乎完全一樣,古箏學生基本上無需專業練習就可以適應。無數教學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那種認為新箏必須經過專業訓練才可以掌握的,我想是對新箏不夠了解。

  另一方面,也就是新箏在功能上更為強大的因素所在——它還具備一個七聲音階演奏區。這樣,箏類樂器的和聲功能得到了極大的增強,用突飛猛進這個詞來形容絕對不過分。古箏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和聲功能,并且是比較主要的功能之一。這是它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和聲在音樂中的重要性,任何一個懂些音樂的人都會理解,這里就不贅述了。鋼琴之所以有如此高地位,與它強大的和聲功能是分不開的?,F代古箏藝術的發展,和聲運用顯然是一個大的趨向。但是古箏先天不足,稍微復雜一些的和聲就無法完成。為古箏作曲,最大一個難點也就在于此。以最常使用的基于自然音階的三和弦為例,古箏因為缺少了4、7音,就只能完成135和613兩組。而新箏就可以完成所有的三和弦。而新箏若用十二平均律定音,等同于鋼琴的和聲功能。而兩區的合理配合,揉弦顫弦滑弦也都可以隨心所欲應用。

  網上有人認為,演奏新箏“左手要來回橫跨過中間一寸多的琴碼,要把和弦彈得十分流暢自如,實際上已變得不可能;如果右手在箏碼的左側,左手在琴碼的右側交叉狀彈奏,激情片段的演奏難度則更大。”這是對新箏完全不了解、不掌握才會出現的臆測,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左右手的跨區演奏,并無太大難度,只要進行一定的練習就可以掌握。我著的《古箏新箏技法教程》中,就有關于跨區彈奏的練習,在我的教學實踐中,一般學到3級這個程度就可以完全掌握跨區,不知道小孩子都可以掌握的東西,怎么在一些人眼里就變成不可能了呢?如果到了較高級別,無名指和小指演奏功能較強,那么單手就完成較復雜跨區演奏,無需左右換區移動。新箏中置箏碼不到4厘米,遠遠小于人手的跨度,當然個別手太小,不夠靈活的就沒辦法駕馭了。我在金色大廳獨奏王天一老師創作的《愛爾蘭之戀》時,單手換區,雙手交互換區都是很平常的演奏技巧。當然,要想彈好新箏,必須要加強練習。那種不明就里,還沒有了解新箏就信口開河下結論,不是治學所應該有的態度。

  新箏的出現,使我們創作、演奏更多風格的作品成為可能。比如對一些外國作品的移植改編,在古箏上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在新箏上就得心應手。比如跟隨國家主要領導出訪拉美為國家元首們演奏時,要是沒有新箏,根本無法完成當地作品的演奏任務。對此,大家可以參考我另一篇文章《從對外交流的實踐談談演奏外國作品的意義》。如果沒有新箏,我們就無法演奏那么多國家的作品,文化交流的效果也不會那么好。

  綜合來看新箏,它的強項在于強化了和聲功能,增加了對各種復雜音樂現象的處理能力,同時也具備了較好的轉調功能。它最常用的不同于一般箏的功能,恰恰不是轉調,而是和聲。我們東方樂團創作的新箏作品,對它強大的和聲功能運用遠多于轉調的運用。實事求是地講,要單純地說轉調功能,它的轉調速度并不比80年代的那種按鍵腳踏轉調箏快多少。但正是因為它強大的和聲功能、雙區配合功能,它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承認。所以,稱呼它為新箏而不是轉調箏,是非常合理的。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