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主頁>樂器考級>

取消音樂考級?早干嘛去了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2-01-09  

文 | 張燚

2021年舉世矚目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指揮家李心草提出“調整音樂類考級方式或取消音樂類考級制度”的議案,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話題因為會議的規格,已形成音樂界少見的“事件”。

讓我們打開腦洞,將時光倒轉34年。那時候在你面前有一個“開始”按鍵,如果你按下就會在中國啟動音樂考級,不按中國就不會有音樂考級的存在。你該如何選擇?

選擇“不按”歷史將會如何發展?不知道。但我們知道“按”的結果。

音樂考級從哪里來?

音樂考級并非中國的發明。國際上影響最大的“英皇考級”始于1889年,另一個頗具國際影響力的“圣三一考級”也是英國制造——“圣三一”全稱“倫敦圣三一學院”,其考級比“英皇”還早12年。

香港曾受英國殖民統治155年,音樂考級較早即進入這里。1987年,毗鄰香港、“得風氣之先”的廣州鋼琴學會在內地拉開音樂考級的序幕。隨后,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音樂學院等單位也都迅速推出自己的音樂水平考級……目前為止,文旅部公布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機構名單”已有100家(其中一大半都設有音樂考級),而事實上“發證”的單位又遠多于這個數字,應在600家以上。

即便是當初“挑事兒”的英國人,恐怕也想不到我們在音樂考級方面竟然有如此大的熱情。

音樂考級為什么來?

音樂考級有好處,它可以“加快藝術教育普及”,“促進社會音樂教學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為大眾提供一個公平而科學的音樂能力水平鑒定考試”。

事實上呢?在這個高立的“flag”下,卻是其他的“好處”。中國傳媒大學《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音樂考級報名人數約169萬人次,其產業規模達到848.5億元。在考級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經濟利益才是事實上的核心動力:相關機構和個人打著考級的旗號招生,從考級承辦機構、音樂培訓機構到專業教師每推薦一個考生即能拿到相應提成。

為了有更多的琴童參加考級,機構和教師會打造自己的“話術”,比如“給孩子一個鍛煉機會”,比如“讓孩子有一步一步前進的方向感”,比如“證書再多總不嫌多”,比如“升學考試有加分”……

“英皇考級”市場調查顯示,在全世界的音樂考級中亞洲地區發展最為迅速,在亞洲的音樂考級中中國發展最為迅速。在一個具有千余年科舉考試傳統的國度里,人們習慣于通過考試來證明能力,以及證明“我家孩子比你家強”。

“如果這個音樂考級還與升學考試掛鉤,那更是要考了,否則我家孩子才沒時間學音樂呢!”

音樂考級留下了什么?

當證書成為目的,音樂考級也就很容易通過了。因為,這個機構不容易通過,教師和學生就會選擇那些容易通過的機構。反正你這里是“10級”,人家那里也是“10級”。為大眾提供一個公平而科學的音樂能力水平鑒定考試?不存在的。甚至有些地方放水竟然放到100%的“成功率”,報考就能拿證。

既然有級別,還是要有相應的曲目要求。好的,那我們就別管循序漸進、“操千曲而后曉聲”了,這一年就“死啃”這一首要考的曲子吧。這樣一來,琴童痛恨音樂也就順理成章,在教師的“壓榨”、家長的期盼下考過“最高的”10級后自然是視音樂為仇寇。促進社會音樂教學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您講笑話了。當然,我們還很容易看到,考過10級的琴童很可能根本就唱不出所彈樂曲的譜子,其不過是劣質的鸚鵡學舌而已。

2000年前后,一些學校還在升學中為有一定音樂級別證書的學生加分,這就更為考級打了雞血,揠苗助長式音樂教學成為音樂考級的絕對主流。“學琴為考級,考級為拿證,拿證為升學”,不要說作為發展目的的“人”不見了,此中連作為教育路徑的“音樂”都不見了。

這還帶來音樂教育市場的反向淘汰。一些專攻考級、揠苗助長的教師得到追捧,潛心育人的教師卻遭受蔑視。
取消音樂考級?早干嘛去了

音樂考級到哪里去?

假如當初真的有神靈能決定要不要按下中國音樂考級的“開始”鍵,我一定建議他選擇“不”。但是,歷史沒有假如。并且,我也不認為李心草的“取消”提案會成為國家行動。

所以,他的“調整”提法更具現實意義。這方面很多人已經提了很多建設性的“調整”意見,比如規范市場監管、考級機構加強自律、改革考試內容和形式等等。我則認為,當務之急是把考級“拉下神壇”。

我們要知道,技術或許可以定級,但是藝術的真諦在于創造,無法定級。頭頂一個碗是一級,頭頂三個碗是三級,這很不“藝術”。

家長們要知道,所有的藝術考級都是“業余水平考級”,考過最高級也不過是業余水平。在當下的考級環境中更是如此,拿到10級證書也極可能連最基本的音樂素養都不具備。并且,以考級拿證為目的一定會違背學習規律,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興趣、音樂綜合素質甚至身心健康。

家長們還要知道,無論機構怎么承諾,事實上所有的考級證書都不會在升學中加分。2018年我國已經全面取消奧數等項目的加分,又怎么可能為一張毫無公信力的音樂等級證書加分?極少數學校(一般是質量不高的學校)還在為藝術特長生加分,但也不是看考級證書,而要經過迥異于音樂考級的專門音樂考試。

音樂是我們的好朋友,但音樂學習一定要理性。絕大多數琴童都不會走上音樂專業之路,我們更要關注如何通過音樂來幫助孩子成長而非如何拿到證書。音樂不是目的,證書更不能是。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