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音樂名家名曲>中國音樂名家名曲>

歌曲《瀏陽河》的創作歷程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0-03-21  

  歌曲《瀏陽河》的創作歷程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的水路到湘江……”20世紀50年代,一曲《瀏陽河》唱遍大江南北。奇怪的是,在以后大約20年的漫長歲月里,這支歌的詞作者似乎消失了,《瀏陽河》被當作無名氏之作詠唱著。這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瀏陽河》的詞作者

  1950年9月,湖南省湘江文工團土改工作隊來到長沙市東郊瀏陽河畔的黎托鄉,一邊幫助農民土改分田,一邊創作反映農民新生活的文藝作品。

  當年19歲的《瀏陽河》詞作者徐叔華就是文工團的一員。他有一副好嗓子,愛唱民歌。

  很快就秋收了,分到了田地的農民有了種糧積極性,交公糧也暢快,送糧路上,頗有些你追我趕的味道。徐叔華受到啟發,打算編一個小歌舞劇“送糧路上”。當時,土改工作隊隊部設在一個祠堂里,徐叔華經常參加會議,很晚才回住戶。有一天回來又很晚,天黑路窄坑坑洼洼,他一個趔趄差點兒栽到路邊的水溝里。正是這個趔趄觸動了他的構思:爺爺和孫子推著小車送公糧,在路上和一位青年人你追我趕,一不小心車陷水溝。因為糧食裝得多,爺孫兩人力氣小抬不動,請青年人幫忙。青年農民有意逗樂,對小孩說:你答得出我的問題就幫你抬。于是歌舞小劇本《雙送糧》就這樣誕生了。

  《瀏陽河》的曲作者

  一年后的1951年5月,《雙送糧》演出小組來到武漢,參加中南區選拔并順利入選。但是主持者要求,將《瀏陽河》曲調由原先套用的京劇曲調《小放?!犯膿Q成湖南民歌的調子,因為劇中其他兩個唱段用的是湖南花鼓戲腔調,《小放?!穵A在其中實在不協調。

  當時徐叔華另有任務沒有參加演出,領隊儲聲虹將臨陣換曲的任務交給了樂隊指揮兼打鼓的朱立奇。時間緊迫,刻不容緩。朱立奇靈機一動,想到自己一年前演過一個湖南花鼓戲《田寡婦看瓜》,其中有一個《送瓜調》用的是湖南祁陽小調音樂。作曲是長沙市工人文工團的唐璧光。能不能將這個曲子套用到《雙送糧》上來?當時朱立奇接觸到的湖南花鼓調有限,別無選擇,決心一試。他大膽地改動了原曲的節奏,將原曲的慢四拍改為快二拍,使改編的曲調表現出歡樂的情緒。幾個演員試唱,都認為很成功。

  領袖愛上了《瀏陽河》

  《雙送糧》進京演出,很受歡迎。1951年5月22日關于西藏問題的和平談判成功,在北京中南海簽字。簽字儀式后要演出幾個節目助興,《雙送糧》入選了,到懷仁堂為政治局委員們表演,其中也包括毛澤東。

  第二天講評,藝術事業管理局局長周巍峙對

  大家說:昨晚上毛主席看了《雙送糧》,很喜歡,起立鼓掌,點頭微笑。這下子《雙送糧》一炮打響。

  領袖毛澤東確實愛上了《瀏陽河》。20世紀50年代初,中南海春耦齋每星期六晚上總要舉行舞會,毛澤東是經常來的。他到場后總會在沙發上坐一會兒。通常情況下,樂隊為毛澤東奏起的第一支曲子就是《瀏陽河》。

  《瀏陽河》的對答全歌如下:

  第一段: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什么縣?出了個什么人世界把名揚?第二段:瀏陽河,彎過了九道彎,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湘潭縣,出了個毛主席世界把名揚。

  “反右”造成的一個悲劇

  《瀏陽河》年輕的詞曲作者們正待滿懷激情地投入新的創作,“反右”開始了。曲作者唐璧光和原曲改編者朱立奇、齊芝田被劃為“右派”,開除公職,強迫勞動。徐叔華稍輕,被別出心裁地劃為“中右”,但是開除黨籍。

  唐璧光的命運異常悲慘。1957年8月,被劃為“右派”受到監視的唐璧光接到電報,妻子難產。他偷偷翻越高墻而出,星夜奔赴家中。到家時,妻子已產下一個男孩。但是他無法享受初當父親的歡樂,天不亮就趕回長沙。不久,他被關押到洞庭湖勞改農場,飽受苦難煎熬。1970年,唐璧光被遣送回原籍湖南東安縣,他在師母家中找到了13年沒有見面的兒子。孩子身有殘疾,拄著拐杖。妻子已經離去,唐璧光從此帶著兒子相依為命。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