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音樂名家名曲>外國音樂名家名曲>

當代世界十大管樂家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0-04-08  

  1、雅克·郎期洛(JacquesLancelot)

  法國著名單簧管演奏家,1920年生于里昂。少年時師承著名單簧管演奏家布拉西;1938年入巴黎音樂學院,隨培利耶爾學習,畢業后任拉慕魯管弦樂團、烏布拉都室內管弦樂團的獨奏者。1944年,和郎帕爾等人組成法國管樂五重奏團,廣泛地進行演奏。他現任里昂音樂學院教授、巴黎音樂學院典試官以及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評審員。

  郎期洛演奏的單簧管音色十分透明、清澈,他所吹奏的莫扎特樂曲,堪稱為天下絕響。當記者采訪他時,他所談的幾乎全是有關練習的事。他認為音樂本身就是優美的,用不著借用任何文字去形容或解釋?;蛟S由于這種觀念,他的演奏曲目范圍比較窄小。

  雅克·郎期洛灌制了許多唱片,代表性唱片是耶爾指揮的莫扎特《單簧管協奏曲》和與巴希特弦樂四重奏團合奏的莫扎特《單簧管五重奏》等。

  2、皮埃爾·畢耶洛(PierrePierlo)

  法國著名雙簧管演奏家,1921年生于巴黎。早年在西班牙巴倫西亞音樂學院學習,后進入巴黎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后,就任巴黎喜劇院管弦樂團團員。1949年,在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雙簧管項目的冠軍。從此開始活躍于雙簧管獨奏界,并和郎帕爾等人組成了法國管樂五重奏團,以及巴黎巴羅克合奏團等音樂團體。

  畢耶洛不但是一位演奏家,而且是頗具深度的音樂家。他的名字,早在單音錄音時代就已留在音樂愛好者的記憶中。他演奏的雙簧管音色頗有明麗、清澄,同時又具備名演奏家高超技巧的燦爛感覺。他演奏時節奏相當靈活,洋溢著生命的活力,旋律之中常常揉進精美的圓滑奏,充分地體現出歌唱性。畢耶洛不愧是一位完美的演奏家,他和郎帕爾合奏時更是天衣無縫。雙簧管這種樂器,或許各國由于演奏風格上的差異,而有著不同的音色,但正統派卻是在法國,而畢耶洛又是其中最正統的一位。

  畢耶洛灌制過許多唱片,不管取出那一張,都精彩無比。

  3、讓-皮埃爾·郎帕爾(Jean-pierreRampal)

  法國著名長笛演奏家,1922年生于馬賽。父親約瑟夫是有名的長笛家,郎帕爾自幼就接受父親的指導。他起初有志于醫學,由于特別原因,最后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后以優等獎畢業。1947年在日內瓦國際比賽中獨占鰲頭,聲名遠揚,被聘為威西歌劇院管弦樂團的首席長笛。后前往美國旅行演奏,博得一致贊賞。從1965年起開始任巴黎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的首席長笛。在郎帕爾擔任巴黎音樂學院教授期間,仍利用課余時間繼續忙碌于演奏和錄音。像他這樣精力充沛、馬不停蹄的演奏家,實不多見。

  優美動聽的音色,是對每一個器樂演奏家最根本的要求。在長笛演奏上,只要一提起“美聲”,人們的腦際里就會立即浮現出郎帕爾那光輝、高貴又美麗悅耳的笛聲。再加上他那驚人的吹奏技巧,溫馨而洗煉的表情,使人們聆聽后,無不有繞梁三日之感。

  郎帕爾除了長笛,還問津過指揮。此外,他在巴羅克音樂的研究方面也留下了偉大功績,不少失傳作品都由他發掘了出來。他還著有《古代音樂中的長笛》一書。他所灌制的唱片種類極為豐富。

  4、奧瑞爾·尼柯烈(AureleNicolot)

  瑞士著名長笛演奏家,1926年生于瑞士奴夏特爾,先在蘇黎士音樂學院受教,師承杰奈,后又去巴黎音樂學院深造,接受莫伊茲的教導。從1945年起,先后擔任蘇黎士哈雷管弦樂團以及溫達都爾管弦樂團團員,此間,他參加了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并獲得優勝,1950年后,他在柏林愛樂樂團擔任首席長笛。1953年起他在柏林音樂學院執教,同時活躍于獨奏舞臺,很快博得聲譽,成為現代最偉大的長笛演奏家之一。

  尼柯烈把自己的整個心靈都投入吹奏之中。他的演奏曲目從巴羅克時代至現代作品幾乎無所不包,而且表演極為卓越。他對每一首作品都具有深入的研究和恰當的理解,演奏時全神貫注,充滿信心,顯示出他頗為強烈的傾訴力。像尼柯烈這樣能使人確切地領受音樂魔力的演奏家是不多見的。

  他的代表性唱片,有巴赫的長笛奏鳴曲、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號組曲、以及維瓦爾第的長笛協奏曲等。

  5、羅達·柯賀(LotharLock)

  德國著名雙簧管演奏家,生于萊茵。初學牧笛,后改為雙簧管,14歲入艾森國立音樂學校,三年后,擔任巴登懷拉管弦樂團團員,后因德雷塞的邀請,就任弗賴堡管弦樂團首席雙簧管。兩年后,在布拉格的雙簧管音樂比賽中奪魁,1961年起活躍于獨奏舞臺。

  柯賀演奏的雙簧管音質厚實、光輝,幾乎打破一般人對雙簧管的概念。在卡拉揚指揮的協奏曲唱片中,在最強奏的合奏下,他的聲音仍能像鶴立雞群般高鳴著,遇到最弱奏時,人們會被他那充滿微妙情韻的獨奏所迷住。難怪卡拉揚對他大加贊賞。

  他曾用雙簧管演奏過巴赫的長笛奏鳴曲,相當精彩。在雙簧管演奏家中,他可算是技藝超群的名手,只是在獨奏時他的音樂略嫌沉重了一些。

  在他所錄制的唱片中,能夠充分發揮他的長處,并使聆賞者得以享受其華麗演奏技巧的,是他與卡拉揚指揮的柏林愛樂管弦樂團一起灌制的長笛協奏曲唱片,其中包括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勞斯等著名音樂家的作品。

  6、彼得-盧卡斯·葛拉夫(Peter-LucasGraf)

  瑞士著名長笛演奏家,1929年生于蘇黎世,起先隨喬奈學習,后去巴黎音樂學院就讀,師承莫伊茲。1950年,繼離職的尼柯烈,就任柏林愛樂樂團長笛手,21歲時被聘為溫達杜爾市立管弦樂團團員,1953年在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中奪魁,自此,開始活躍于獨奏舞臺。1958年又獲得倫敦哈利爾特·柯恩國際音樂節的巴布洛克獎。1960年,以指揮身份在魯哲倫歌劇院首次登臺。

  葛拉夫和尼柯烈同樣出生于蘇黎世,也同樣出自喬奈和莫伊茲門下,他倆在20歲以前所走的道路幾乎相同,但在演奏風格上,卻有很大的差異。葛拉夫的演奏說服力很強,他一貫借用長笛去表現作品,而尼柯烈卻企圖超越長笛,去創作心中的音樂。這并不是優劣的問題,而是由于兩位演奏家各自具有不同的資賦。

  葛拉夫的演奏優美而精確,在那自然流瀉出的音樂里,蕩漾著明澈的音樂魅力。他的唱片代表作是莫扎特的長笛協奏曲全集。

  7、莫里斯·安德烈(MauriceAndre)

  法國著名小號演奏家,1933年生于法國南部阿雷斯。14歲時,莫利斯為了幫助家計曾充任礦工,后來在礦上的銅管樂隊里吹奏小號。由于偶然的機會,他接受了專業教育,19歲時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就讀,隨薩巴利克學習。1953年,安德烈參加了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獨占鰲頭。此后有時在拉慕魯管弦樂團任職,有時也跟爵士樂團合奏。他取得的一切成就,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他是一位不畏艱難、力爭上游的演奏家。

  安德烈是一位天生的音樂家,每次表演小號獨奏都是那樣的令人神往。他的技巧是出類拔萃的,那優美的圓滑音已達爐火純青之境。任何樂曲,一到他手里,就會變得生動無比。他在演奏中巧妙地注入了自己的整個心靈,憑著他的“二度創造”,觀眾們感受到了音樂的樂趣。

  8、赫爾曼·鮑曼(HermannBaumann)

  德國著名圓號演奏家,1934年生于漢堡。起初曾學習鋼琴和大提琴,后又一度迷戀于敲鼓。1955年進入漢堡音樂學院“改行”學習圓號。1961年成為斯圖加特南德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圓號手。1964年在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中奪魁。1967年辭去管弦樂團工作,專心致力于獨奏活動。

  他曾在李希特指揮的巴赫《b小調彌撒曲》中擔任獨奏。聽到他那精彩、圓滑而又熟練的吹奏,人們也許會覺得演奏圓號是如此輕松。事實上,圓號是一種演奏難度極大的銅管樂器。

  鮑曼吹奏時,似乎只要輕巧的動動嘴,圓號就會隨心所欲地歌唱起來。即使是吹奏沒有按鍵的古式圓號,他也能毫無困難地達到這種境界。經他處理的任何樂句,音色都很圓潤、華美、明朗。由哈農庫爾特指揮的莫扎特《圓號協奏曲全集》,就是使用古式圓號演奏的。鮑曼曾灌錄了維瓦爾第和波凱里尼等人的圓號協奏曲以及泰雷曼和貝多芬的作品。

  9、卡爾·萊斯特(KarlLeister)

  德國著名單簧管演奏家,1937年生于德國威赫姆斯哈勞,父親也是單簧管演奏家。15歲入柏林音樂學院就讀,在校期間已活躍于獨奏舞臺。1957年,他成為柏林愛樂管弦樂團首席單簧管。他還多次在柏林、科隆和慕尼黑等地的音樂比賽中獲單簧管項大獎。

  在德、奧兩國的單簧管演奏家中,如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只有萊斯特。他的音色保持了德國傳統音響特色,穩定而扎實,表情豐富,又懂得適當的節制。他演奏的單簧管音樂,每一細節都經過認真的處理。他演奏的慢板樂章或室內樂,能流露出扣人心弦的韻味。

  萊斯特曾把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主要樂曲灌成唱片。他的代表作是由庫貝利克利指揮的莫扎特單簧管協奏曲。

  10、海因茲·賀利嘉(HeinzHolliger)

  瑞士著名雙簧管演奏家,1939年生于瑞士根達爾。早年在貝倫音樂學院學習時,隨卡薩諾瓦學雙簧管,后又在巴黎師從畢耶洛。1959年在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中,評審委員會一致通過賀利嘉為雙簧管項第一名,接著又榮獲瑞士聯邦獎。1960年獲瑞士音樂家協會獎,次年又在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中奪魁。

  賀利嘉把雙簧管的表現范圍無窮擴大,使其變成現代樂器。他不僅是雙簧管演奏界的天才,更是本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年輕時灌錄的許多唱片,張張完美而精彩,無人能與之相提并論。他曾表示:“大家覺得很麻煩的簧,事實上并不是真正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創造音樂。”如果把此話中的“簧”改成雙簧管,那么就很容易領悟到他對音樂的看法。對賀利嘉而言,音色或技巧的論述,幾乎是沒有意義的。賀利嘉的唱片代表作,當首推理查·施特勞斯的雙簧管協奏曲。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