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與女人的名字連在一起的李斯特,以“小提琴的魔鬼”帕格尼尼為目標,勤學苦練,最終登上了“鋼琴之王”的寶座。
1·總是與女人的名字連在一起的李斯特,以“小提琴的魔鬼”帕格尼尼為目標,勤學苦練,最終登上了“鋼琴之王”的寶座。天生的美貌加上優雅的風度,尤其令女聽眾著魔。李斯特一生經歷過幾次戀愛,最為轟動的是他和瑪麗·達古伯爵夫人以及和卡羅琳·賽因·維特根斯坦公主的戀愛。而最為人們談論的是李斯特決定與卡羅琳結婚的事情。在結婚請柬發出后,卻接到教皇“不準結婚”的裁決。據說,原由竟是婚禮準備得太隆重,引起了俄國親屬的反感,對教皇施加壓力所致。
2·李斯特一生中的第一個真正的挫折來自他的初戀。他很不幸地愛上了他的鋼琴學生--一個貴族的女兒,當時他倆都是十六歲。就在他們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之中時,那位貴族父親粗暴地、干脆利落地終止了他們的交往。年輕的李斯特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位早已赫赫有名的音樂天才,從不認為自己有不及他人之處,而此時他卻突然發現,自己不過是個貧民出身的藝人而已,那道無形的階級鴻溝無情地將他關在了幸福的大門外。少年李斯特在劇烈痛苦之中,做出了他的決定:獻身于宗教。因為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人人平等。他的母親反對這個決定(父親剛剛去世不久),理由是他的性格不適合做一個神職人員。但是李斯特很堅決,一時間他放棄了鋼琴,整日埋頭于圣經,或是狂熱地在教堂祈禱,他在音樂界的銷聲匿跡使得一些人以為他突然去世了,甚至一本正經地在報紙上發了訃告。轉機是由幾個朋友帶來的,他們拖他去聽音樂會,又帶他去巴黎著名的藝術沙龍里聽名人講演,這些方法的確有效,慢慢地,他內心深處郁積的痛苦不再那么沉重了。
3·這是發生在德國一個小城市里的故事:有一位姑娘要開音樂會,她在海報上說自己是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學生。不料,就在音樂會的前一天,李斯特突然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嚇得渾身顫抖,臉色蒼白,好半天才抽泣首訴說了自己艱苦的孤兒身世,冒稱李斯特的學生完全是為了生計。她跪在李斯特面前,請求寬恕。“噢!原來是這樣。”李斯特把姑娘扶起來,和藹地對她說。“讓我們來看看有沒有可以補救的辦法。”姑娘看李斯特這么和藹可親,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李斯特要她把晚間演奏的曲子彈一遍給他聽,并且邊聽邊給以指點。末了,李斯特爽快地說:“好了,晚上你大膽地上臺演奏吧,現在你已經是我的學生了。為了證明這一點,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布,晚會增加一個節目,是由你的老師——我,為我的學生演奏的。”第二天,音樂會如期舉行。臨近結束的時候,聽眾突然歡呼起來,原來,彈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李斯特。
4·1831年,肖邦從波蘭流亡到巴黎。當時,李斯特已是名聲沸揚的音樂家,而肖邦則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對肖邦的才華深為贊賞。怎樣才能使肖邦在觀眾面前贏得聲譽呢?那時候,在演奏鋼琴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前面,當燈一熄滅,就悄悄地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琴聲征服了。演奏完畢,燈亮了,觀眾看到舞臺上坐著肖邦,大為驚愕。人們既為出現了一顆燦爛的鋼琴演奏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藝術新秀的行為表示欽佩。
5·作曲家拉夫早年在蘇黎世生活時曾經非常貧困。1845年6月19日,他聽說他的偶像李斯特要在巴塞爾(Basle)舉辦音樂會,由于無錢乘車,他便冒著大風雨,趕到了 80公里外的??墒?,他到達的時候,音樂會就要開始了,所有的門票都已售完。這時,李斯特的秘書貝洛尼(Belloni)發現了沮喪的拉夫,并把這情形轉告了李斯特。李斯特得知后,不但破例允許他進入音樂會,而且堅持讓他穿著濕衣服,與自己一起坐在舞臺上。“我坐在那里,簡直象是一處流淌的泉水。”拉夫回憶道,“我忘卻了所有的事情,只是慶幸自己見到、聽到了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