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故事》是俄羅斯偉大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1918年流亡瑞士期間所作的一部非常獨特的音樂作品,同年在洛桑首演。這是一部有關靈魂、金錢和愛情的故事,劇中只有三個主要人物:士兵、魔鬼和公主。從前,一位士兵在回家途中將靈魂出賣給了魔鬼,結果得到了金錢卻失去了愛情。他被魔鬼騙了幾次,魔鬼也被他騙了一次。后來他救了一位公主,并和她結了婚。但是,他違背了魔鬼的意志,最終呢?
斯特拉文斯基的《士兵的故事》這是十九世紀初在俄國士兵當中流傳的一個故事,后來由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lgor Feodro-ovich Stravinsky)與法國小說家拉繆(Charles-Ferdinand Ramuz)在此基礎上創作成一部小型舞臺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兩位藝術家都在瑞士躲避戰亂。受戰爭的影響,很多藝術家都失去了贊助人的援助,也沒有版稅收入,斯特拉文斯基和拉繆也不例外。而歐洲經濟更是陷入了蕭條,沒有財力支持大型的演出。于是,此前有過愉快合作的兩人決定創作一部規模較小、易于演出的戲劇作品——只需要有7人的樂隊編制,再加上4個演員,在一個小劇場里就可以演出。小說家拉繆所寫的腳本為舞臺作品提供了一個精彩的悲劇性哲理故事框架,而斯特拉文斯基創作的節奏極其豐富跳躍、具有冷漠和嘲諷特色的音樂,不僅對每一名樂手都是考驗,更增強了這部作品的表現力,使之具有常演常新的生命力。
斯特拉文斯基是現代樂派的領軍人物,其作品橫跨各種流派,被20世紀法國作曲大師梅西安稱贊為“一千零一種風格”。在《士兵的故事》中,作曲家雜糅了西班牙的探戈舞曲、進行曲、華爾茲、美國黑人的“拉格泰姆”、巴赫風格的“贊美詩”、吉卜賽旋律和路德教合唱旋律等各種曲風,寫出了一系列由七件樂器演奏的段落。這是斯特拉文斯基音樂轉型的新嘗試,用作曲家自己的話來說,這部作品“標志著我同俄羅斯管弦樂派的最后決裂”。因此,當我們最初聽到《士兵的故事》的音樂時,可能覺得不太適應,但不久就會被天然去雕飾般的樂音和強烈的節奏感所深深吸引而欲罷不能。
1918年,《士兵的故事》在瑞士洛桑首演,大獲成功。正當劇團準備帶著這部風格簡練的小型作品外出巡演時,卻因流感大爆發而不得不取消。后來,《士兵的故事》逐漸在全世界舞臺上以室內樂、芭蕾舞、配樂朗誦等多種形式演出,很受歡迎,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劇場上演,經久不衰。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講的是士兵約瑟夫在休假回家途中,拉起隨身攜帶的小提琴,卻遇到了假扮成老頭的魔鬼。在魔鬼的引誘下,他用自己的小提琴跟魔鬼交換了一本能夠預知未來市場行情的魔書。隨后在魔鬼家住了三天,士兵教魔鬼拉提琴,魔鬼教士兵使用魔書。等士兵回到家時,發現未婚妻早已嫁作人婦,原來他和魔鬼在一起的三天實際上是三年!后來,士兵做生意發了財,卻厭倦了當前的生活,于是離家外出,漫無目的地四處游蕩。他來到另一個國家,聽說該國的公主病重,國王許諾誰能治愈公主的病誰就能娶公主為妻,士兵決定去試試運氣。他來到皇宮,卻看到魔鬼已搶先一步到了那里,手里拿著原先那把屬于他的小提琴。士兵聽從講述人的妙計,邀魔鬼賭牌,故意把靠使用魔書賺來的錢全部輸給魔鬼,讓魔鬼失去了魔力。士兵拿回自己的小提琴,用美妙的琴聲治好了公主的病。心有不甘的魔鬼企圖奪琴,不料聽到士兵的琴聲之后,卻不由自主瘋狂地跳起舞來,直到精疲力盡倒下。士兵和公主成婚后,不聽勸告,帶公主回鄉尋訪過去,卻被魔鬼伺機奪走了小提琴,最后身不由己地跟著凱旋的魔鬼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