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波蘭舞曲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2-01-07
肖邦生前一共出版了8首波蘭舞曲(含《幻想波蘭舞曲》),死后又以OP.71出版了3首,加上死后陸 續發現的,總計有17首。
肖邦的前奏曲
- 1.降E大調,華麗的大波蘭舞曲,OP.22,作于1830—1831年,呈獻給狄斯特男爵夫人。分為流暢的行板和波蘭舞曲兩部分,行板部分尼克斯的評介是:“令人想起悠閑安靜、光芒四射的湖,輕快的小舟滑行在透明平靜的湖面上,偶爾有岸邊的倒影,然后小舟又繼續滑行。”波蘭舞曲部分為3段體,擴大的尾聲好像是第四段。第一段,第一主題降E大調、降B大調;第二段,由降E大調轉F小調、G小調而回歸E大調,副主題降E大調、C小調;第三段為第一段重復。
- 2.升c小調波蘭舞曲 Op.26-1OP.26.1。OP.26的兩首作于1834—1835年,呈獻給狄莎瓦。這首第二號構成為兩段體,熱情的快板發展成有力度的律動,然后轉為對問句膽怯的對答。柔聲從升G大調奏出加強后,像有閃電般的光耀射進來,然后回到最初的問答。從降D大調始,單純、優美的旋律,最后終止于漠然之中。
- 3.降e小調波蘭舞曲,OP.26.2,又名《西伯利亞》和《革命》??ɡ鞣蛩够庹f道:“充滿了神秘、暗淡、戰栗,令人想起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用枷鎖連著的波蘭囚犯。”尼克斯的解說:“最初為少數人的秘密集合,漸漸人數增多,膽量也更大,而且越來越近地,現在能聽到馬刺、武器、號角的聲響(降D大調)。復仇及赴死為共同的語言,他們堅決的意志,眼前一片清靜(高音部f的持續音)。在有趣的經過句后,重現第一樂節。速度較慢(B大調)處,再次聽到勇敢的節奏?,F在的集合已不再是復仇與赴死的決心,而是為戰爭勝利在慶賀。遠方傳來自由與光榮的信息,夢醒了,聽到的又是陰郁的叫喊與爆發。”此曲為3段體,第一段降E小調、降D大調,由A大調經由B大調轉降E小調;第二段由降E小調、B大調轉降E小調;第三段為第一段重復。
- 4.A大調波蘭舞曲“軍隊”,OP.40.1。 OP.40的兩首作于1838年,呈獻給朱利安·馮塔納。此曲標題為《軍隊》,因兩個主題旋律的性格之故,是肖邦創作的最華麗燦爛的波蘭舞曲。李斯特評介此曲構成與情緒很像韋伯的《E大調波蘭舞曲》,魯賓斯坦解說:“此曲表現了波蘭的偉大,而OP.40的第二號則表現波蘭的沒落。”3段體,第一段A為A大調,B為E大調、升G大調、A大調;第二段C為D大調、降B大調及C大調的經過轉調,D為D大調;第三段為第一段反復。
- 5.c小調波蘭舞曲,OP.40.2,此首情緒上過于憂郁,但比《軍隊》更富情調。3段體,第一段為序奏,C小調;第二段轉調頻繁,從降A大調—F小調—降A大調;第三段重復第一段。
- 6.升f小調波蘭舞曲,OP.44,作于1840—1841年,呈獻給德·波渥公爵夫人。李斯特對此曲評介:“這是在插入一段波蘭舞曲的樂曲中精力最充沛的作品,在富于幻想的魅力中,插入一段瑪祖卡舞曲,使之成為一支奇葩。”4段體,第一段為序奏,升F小調轉降B小調、降A大調;第二段升F小調、A大調,以A大調為中心,調性不斷變化;第三段為附有瑪祖卡舞曲的中段;第四段再現第一段,尾聲。此曲尼克斯認為有一幕幕冬天夜景過后,灰色冷冷的日光射破夢幻般的故事的印象。其主題有暴風雨前令人害怕的情緒,這一情緒之后轉入“田園風光”,像是要消除悲傷,但又激動地成為對照的痛苦情緒,然后瑪祖卡舞曲似乎從樸素的幸福中解救了痛苦。
- 7.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OP.53,這首作品的標題為《英雄》,被認為是肖邦作品中的頂峰。庫勒千斯基認為,此曲是肖邦從喬治·桑的塔中逃走,聽到了穿戴甲胄的祖先的腳步聲,看到向著他昂首闊步走來的祖先的雄姿。此曲作于1842年,呈獻給雷奧。3段體,主題有管弦樂器演奏的雄渾性格。第一段為序奏,降A大調、F小調、C大調、降E大調、F小調、A大調;第二段為E大調、升D大調,經降D大調的各種轉調到G大調,G大調各種轉調再到降A大調;第三段為降A大調。
- 8.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OP.61,幻想波蘭舞曲,作于1845—1846年,呈獻給維勒夫人。這是與喬治·桑離婚前肉體與精神都面臨悲劇結果時“苦惱的創作”的結果。李斯特評介:“這是染有無休止熱病的苦悶的肖邦的晚期作品,此曲到處充滿著被突然的變動所刺傷的憂郁,平安中的驚慌,忍無可忍的嘆息。猶如經歷過伏兵包圍而驚慌失色的人們,那種失望的心情,混亂的感情。又像是喝多了烈酒的那種激烈的近似瘋狂的焦躁與不安。這只能呵責人們美麗的被死一般的痛苦包圍的靈魂,精神已失去了意志,人被絕望所左右,是把痛苦的幻想用在了美的藝術效果里。”此曲由4個(B,C,D,E)重要主題構成,有很長的序奏的3段體。第一段為主題B的發展、C有呈示;第二段為4個主題輪流發展;第三段為音型的自由裝飾的發展,主題B的再現和E的再現。
- 9.d小調波蘭舞曲,OP.71.1。OP.71的3首屬肖邦少年時代作品,,此首作于1825年(15歲),有變化的中段的回旋曲式,也可視為有兩個中段的歌謠曲式。
- 10.降B大調波蘭舞曲,OP.71.2,此曲作于1828年(18歲),3段體,各段又都分成3個部分。
- 11.f小調波蘭舞曲,OP.71.3,作于1828年(18歲),3段體,各段亦都有3個部分。
- 12.g小調波蘭舞曲,無編號,此曲為肖邦逝世后發現的遺作,約作于1817年,呈獻給肖邦父親的弟子史卡爾貝克伯爵公主。這是肖邦7歲時創作的第一首鋼琴曲。
- 13.降B大調波蘭舞曲,無編號,肖邦逝世后發現的遺作,作于1817年,此曲可能是肖邦創作的第二首鋼琴曲。
- 14.降A大調波蘭舞曲,作于1821年,肖邦11歲時的作品,呈獻給他的鋼琴老師。
- 15.升g小調波蘭舞曲,無編號,作于1822年,呈獻給索菲·杜邦夫人。這是肖邦開始顯示自己創作個性的作品,主要是采用輕快的音形法。
- 16.降d小調波蘭舞曲,無編號,作于1826年,呈獻給肖邦的同學科爾貝格,其中段詠嘆調來自科爾貝格創作的一部小歌劇。
- 17.降G大調波蘭舞曲,無編號,作于1829年,為肖邦第一次赴維也納之前所作。
波蘭舞曲(又譯“波洛涅茲”)的起源不可考,但確定其形態是亨利三世為波蘭王、貴族們需列隊迎候之后。舞會用的波蘭舞曲,其實早已被淘汰了,韋伯后來開始把形式用于器樂創作,肖邦是在韋伯創作基礎上對這種形式的發展。

波蘭舞曲的起源不可考,但確定其形態的是波蘭王亨利,其最初的雛形是當時的 波蘭貴族們在舞會上用的舞曲,其實早已被淘汰了,韋伯后來開始把這種形式用于樂器制作,肖邦在韋伯 創作的基礎上對這種形式進行了發展。肖邦的波蘭舞曲根據其內容可分為兩類,其一是以強壯的、雄糾糾 的節奏,敘述波蘭往昔封建時代的繁華;另一類則為憂郁的情緒,反映在沙皇俄國壓制之下苦難的波蘭。波蘭舞曲是波里尼在七○年代錄制一系列出色的蕭邦作品里,最精彩的一張。波里尼是1960年華沙蕭邦大賽金牌得主,他以獨一無二的藝術與技巧、忠于作曲家的要求以及個人豐富的想象力,具體呈現出這些作品的精華。企鵝評鑒在提到這張唱片時表示:波里尼出色的掌握住音樂里精細的詩意……這是權威的演出,就某方面來說比魯賓斯坦的演出更有說服力。
肖邦生前一共出版了8首波蘭舞曲(含《幻想波蘭舞曲》),死后又以OP.71出版了3首,加上死后陸 續發現的,總計有17首。波蘭舞曲的起源不可考,但確定其形態的是波蘭王亨利,其最初的雛形是當時的 波蘭貴族們在舞會上用的舞曲,其實早已被淘汰了,韋伯后來開始把這種形式用于樂器制作,肖邦在韋伯 創作的基礎上對這種形式進行了發展。肖邦的波蘭舞曲根據其內容可分為兩類,其一是以強壯的、雄糾糾 的節奏,敘述波蘭往昔封建時代的繁華;另一類則為憂郁的情緒,反映在沙皇俄國壓制之下苦難的波蘭。波蘭舞曲是波里尼在七○年代錄制一系列出色的蕭邦作品里,最精彩的一張。波里尼是1960年華沙蕭邦大賽金牌得主,他以獨一無二的藝術與技巧、忠于作曲家的要求以及個人豐富的想象力,具體呈現出這些作品的精華。企鵝評鑒在提到這張唱片時表示:波里尼出色的掌握住音樂里精細的詩意……這是權威的演出,就某方面來說比魯賓斯坦的演出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