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音樂名家名曲>外國音樂名家名曲>

俄國-蘇聯猶太裔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格涅辛Mikhail Gnessin)簡介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2-02-11  

米哈伊爾·法比安諾維奇·格涅辛(俄語:Михаил Фабианович Гнесин,英語:Mikhail Fabianovich GnessinGnesin;1883-1957),俄國-蘇聯猶太裔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生平

格涅辛生于頓河畔羅斯托夫一個猶太拉比家庭,他的多個姐姐(人稱“格涅辛姐妹”,姓氏作“格涅辛娜”)和一個弟弟也是音樂工作者,其中三個鋼琴家姐姐葉夫根尼婭、葉蓮娜和瑪麗亞于1895年在莫斯科創辦了一所音樂學校,即后來與莫斯科音樂學院齊名的格涅辛音樂學院。米哈伊爾于1892至1899年在羅斯托夫技術學院讀書,之后開始學習音樂。1901至1909年在圣彼得堡音樂學院隨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及里亞多夫學習作曲。1908年與其他人一同成立了一個猶太民間音樂社團。1911年游歷德、法兩國,1914年和1921年兩次游歷巴勒斯坦,除此之外,這個時期他主要在頓河畔羅斯托夫和葉卡捷琳諾達爾(今克拉斯諾達爾)從事教學和進行其他音樂相關活動,還曾與戲劇家梅耶霍爾德合作。1921至1923年,他主要在柏林生活。1923年,他返回蘇聯,在莫斯科投入音樂教學工作,1923至1935年在格涅辛音樂學院任教,同時于1925至1936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擔任教授。后又遷居列寧格勒,1935年至1944年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任教,二戰期間曾遷往約什卡爾奧拉和塔什干避難。1944年返回莫斯科,再次在格涅辛音樂學院任教。1946年獲得斯大林獎。1951年退休。1957年在莫斯科逝世。

俄國-蘇聯猶太裔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格涅辛Mikhail Gnessin)簡介

格涅辛的學生包括哈恰圖良、薩爾瑪諾夫、赫連尼科夫等人。

音樂創作

格涅辛早期的創作體現出俄國象征主義運動對他的影響,大約1914年后,他開始致力于創作猶太題材和猶太民族音樂風格的音樂,包括改編民歌,因此有時被稱為“猶太格林卡”。十月革命后,他是最早通過管弦樂體現革命主題的蘇聯作曲家之一。后來他的注意力則逐步擴展到蘇聯境內其他民族的音樂。他的代表作包括歌劇《亞伯拉罕的青年時代》,帶合唱的《1905-1917,交響紀念碑》(作詞:葉賽寧),戲劇配樂《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玫瑰花與十字架》(原作:勃洛克),鋼琴五重奏《安魂曲》,鋼琴三重奏《紀念我們死去的孩子們》,鋼琴四重奏《奏鳴曲-幻想曲》,以及許多猶太民歌改編曲等。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