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樂理知識>樂理基礎知識>

簡譜教學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0-05-24  

  簡譜是一個法國人在五線譜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記譜方法,它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教學,而不是為了演唱和演奏。但在傳入日本和中國以后,迅速得到普及,成為使用人數最多的記譜法。這種記譜法有一些方便之處,與五線譜相比,它主要的優點是樂曲的調式一目了然,易于“抓”住旋律,對于初學者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其次,簡譜用阿拉伯數字表示音高,能寫在任何紙張上,不必使用專門的譜紙(印好五條線的譜表)。它的缺點是多方面的,比如說不便記錄多聲部音樂、不便轉調等等,在理論上也有許多不夠系統的地方,因此專業音樂工作者一般不用簡譜,在器樂譜(例如小提琴譜、鋼琴譜等等)中尤其如此。不過,由于歷史的原因,在我國使用簡譜的人數非常之多,所以大多數歌曲仍然用簡譜出版,以適應多數人的需要。

  如果你已經掌握了前面各章的內容,學習簡譜將會是很容易的事情。

  1.音高

  簡譜用七個阿拉伯數字表示調式中的七個自然音級,即用1、2、3、4、5、6、7來代表do、re、mi、fa、so、la、si,這七個數字就是簡譜中的音符。在音符的上方加一個圓點(叫做高音點)表示高一個八度,在音符下方加一個圓點(叫做低音點)則表示低一個八度。若在上方加兩個圓點,即表示高兩個八度,在下方亦是如此,依此類推。

  不帶點的音符稱為“中音”,帶高音點的音符稱為“高音”,帶低音點的音符稱為“低音”。為了演奏(演唱)的方便,一般將樂曲音域的中音區記成不帶點的音符(中音),這樣可以減少一些記譜符號,看得更清楚。

  do、re、mi、fa、so、la、si只說明了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系,并沒有規定每個音的絕對音高,所以在樂曲開頭的地方(和轉調的地方)要用調號標明某一個音的高度,以便據此推斷其它所有音的音高。調號的形式是“1=C”、“6=A”、“2=D”等;用作調號的音是調式主音,“1=C”就意味著這首樂曲是C大調(或C宮調式,關于民族調式的概念,下面將會介紹),“6=A”意為A小調(或A羽調式),2=D意為D商調式。不過,近來更常見的標記方法是無論什么調式都用“1”…… 來作為調號的基準音,即“1=C”、“1=D”、“1=E”等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一目了然,人們常說一首歌是“C 調”、“D調”,就是指“1”的高度;其主要的缺點是不能反映樂曲的調式,容易在說法上和概念上造成混亂。例如,一首“1=C”的小調歌曲,其調性是a小調(因為主音的高度是A);

  臨時變化音記號(升、降號)的寫法和用法與五線譜完全相伺,可參見前面的章節。

  2.時值

  簡譜以四分音符作為基本音符,通常將四分音符稱作“一拍”。在基本音符的后面或是下面的小橫線起到改變時值的作用;在基本音符后面的小橫線稱作“增時線”,每一個增時線代表一個基本音符的時值單位(即一拍),下例分別為一拍、二拍、三拍和四拍:

  其中的a 對應于五線譜的四分音符,b 對應于二分音符,c 對應于附點二分音符,d 對應于全音符。

  在基本音符下面的小橫線稱作“減時線”,每一條減時線將基本音符的時值減少一半;下例為半拍(即八分音符)和四分之一拍(即十六分音符)的寫法:

  同五線譜完全一樣,簡譜也可以用附點來改變基本音符的時值,唯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簡譜沒有全音符和二分音符(這兩種音符是用增時線來表示的),所以附點只用在四分音符和小于四分音符的各種音符上;附點音符的寫法和名稱與五線譜是一樣的,不必贅述。

  各種音符的名稱、形式如下表:

  名稱    形式    以拍為單位的時值
  全音符   5 ———  四拍
  二分音符  5 —     二拍
  四分音符  5      一拍
  八分音符  ■ 5     半拍
  十六分音符 ■ 5     四分之一拍

  各音符之間的時值關系為:

  

  3.體止符

  簡譜用“0”表示休止,0 的時值相當于一個四分音符(即一拍)。改變基本音符時值的三種方法,即增時線、減時線和附點,同樣可以用在休止符上,如下例:■

  休止符的時值與音符時值的對照關系為:■

  4.五聲調式

  顧名思義,五聲調式就是由五個音(而不是七個)構成的調式。五聲調式廣泛存在于中國古代和民間音樂中,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中國民族調式的種種變化和完整的音樂理論體系,因此,盡管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傳統音樂中都可見到五聲調式,它還是常被稱為“中國調式”或“民族調式”。

  五聲調式中的五個音是按照五度上行的關系得出的;假定從do開始,即為:do→so→re→la→mi,為了方便起見,下面我們用簡譜來敘述(所以將這部分內容放在“簡譜知識”這一章中)。將這五個音順序排列起來,便得到一個五聲音階,音階內部的音程結構是固定不變的,并且其中的每個音都有一個名稱:■

  五個音中的每一個都可以是調式的主音,由此產生了五種調式:

  ■宮調式:1 2 3 5 6(1)
  ■商調式:2 3 5 6 1(2)
  ■角調式:3 5 6 1 2(3)
  ■徵調式:5 6 1 2 3(5)
  ■羽調式:6. 1 2 3 5(6)

  在調式名稱的前面再加上調高,就構成了完整的調性名稱。例如宮調式,1=C對稱為“C宮調”,1=D時稱為“D宮調”,1=E時稱為“E宮調”……;又如徵調式,5=C時稱“C徵調”,5=D時稱“D徵調”,5=E時稱“E徵調”……;…… 其它調式依此類推。

  以五聲調式為核心,還有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即由六個音或七個音構成的調式。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五個音稱作“正聲”(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稱作“偏聲”(或偏音)。偏聲分為四種:

  變宮:宮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1是宮,變宮為7;如果4是宮,變宮就是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3是角,清角為4;如果6是角的話,清角就是b7。
  變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5是徵,變徵為#4。
  閏:宮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1是宮,閏就是b7。

  五個正音和七個偏音的關系是:
  ■1 2 3?。?)?。?4) 5 6?。╞7)?。?)
   宮 商 角 清 變 徵 羽 閏 變
   角 徵 宮

  這四個偏音加入之后,產生了大量的調式,例如:

  加清角和變宮的七聲宮調式:■1 2 3 4 5 6 7 1
  加變宮的六聲羽調式:6 7 1 2 3 5 6
  加變宮的六聲徵調式:5 6 7 1 2 3 5
  加清角和閏的七聲徵調式:5 6 b 7 1 2 3# 4 5
  加變宮和變徵的七聲徵調式:5 6 7 1 2 3# 4 5

  不同的調式會產生不同的“味道”,如果平時多留心,從聽覺上判斷調式并不困難。如果我們要從理論上分析、確定一首音樂作品(這里指的是中國民歌或是用民族調式寫成的作品,用大、小調體系或其它歐洲調式寫的作品不在此列)的調式,應該做的事情是(1)找出調式主音:大多數情況下,樂曲是結束在主音上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先看結束音是什么,再將旋律唱一遍,看看調式是不是圍繞這個音進行的,如果不是例外的話,主音就可以確定了;(2)列出調式音階:將樂曲中出現的所有的音從主音開始向上排列,直到高八度的主音為止,這樣就列出了這個調式的音階;(3)確定宮音: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調式的主音,但是仍然不知道調式的名稱,這就需要先知道宮音的位置(從而知道其余各音的名稱)。五聲調式有一個特點,主音上方、宮音和角音之間有一個大三度音程,由于這個“宮—角大三度”是五聲性調式中唯一的大三度,所以很容易判斷,可以據此找出宮音的位置。也就是說,在列出調式的音階之后,如果其中只有一個大三度,那么它肯定是宮—角大三度,下方的音就是宮音。如果在音階中發現兩個大三度,其中一定有一個是由偏音(相對不穩定的音)構成的,需要找出這個偏音,排除一個“虛假”的大三度,再確定宮音的位置;(4)明確了主音、音階、宮音、調高四個因素之后,就可以說出樂曲的調性了。下面是山西民歌《交城山》,我們用它做例子來看一看分析的步驟:

 ?。?)找出主音在這個例子中,開始的音和結束的音都是“5”,主音是毫無疑問的;
 ?。?)列出音階樂曲中所有的音按照出現的順序為:5,#4,3,6,2,1,7,共七個音;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來,其音階為:5,6,7,1,2,3,#4,5;
 ?。?)確定宮音在這個音階中有三個大三度,5—7、1—3 和2—#4,分析一下旋律,我們可以看出#4只出現了一次,能夠肯定不是正音,7雖然出現了三次,但是都不在強拍位置,只是作為經過音使用,也不是正音,因此5—7和2—#4是“虛假”的,1—3是宮角大三度,1為宮音;各音的名稱為:

  5  6  7  1  2  3  #4  5
  徵 羽 變 宮 商 角 變 徵
  宮 徵

 ?。?)根據調號“1=G”,可知主音5的音高為D,所以這首曲子是D徵調式,完整地講,是加變宮和變徵的七聲D徵調式。

  5.小結

  就記譜形式而言,簡譜與五線譜只有兩點不同,即音高和時值的表示方法。由于簡譜是從五線譜脫胎而來的,所以在其它方面與五線譜沒有什么原則的區別;比如說連線的用法、調式中各音的名稱和性質、音程及音程轉位等內容,在學習了前面各章之后,都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不過,懂得了這些理性的、理論的知識并不意味著能夠視唱或者視奏;要達到那樣的目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在音準和節奏兩方面都掌握感性的經驗,并且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