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大管也稱巴松,是木管樂器,意大利語叫FAGOTTA,意思是一捆柴。一千九百多年前由德國人發明,是西洋樂器中必不可少的低音部樂器,使用低音譜號。巴松的音域較為寬廣,表現力很強,吹奏技巧難度也很高。由于巴松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所以價格非常昂貴,以德國的黑格爾牌巴松最為有名。
大管(bassoon)為雙簧氣鳴樂器。雙簧管族中的次中音與低音樂器。音域很寬,從低音譜表的bB1到高音譜表的e2。管體分為5個部分:嘴管、次中音管、U形膛管、低音管、喇叭口。管體總長達254——260厘米,管身彎曲成U字形,喇叭口朝上,插接雙簧吹嘴的彎管為一條彎細金屬管。大管在雙簧管族中的作用,既可以提供和聲的低音,又能演奏曲調,它和圓號的音色較為和諧,常與之組成和弦。大管音色鼻音濃厚,最低音區bB1——F尤為蒼老。連奏與斷奏都極其靈便,快速斷音顯得特別詼諧,常表現為幽默的效果,因而大管被稱為樂隊中的“丑角”。
應用大管的最早總譜見于1629年。A.維瓦爾迪寫有大量的大管協奏曲與重奏曲。W. A.莫扎特與C. M. von韋伯都寫有著名的大管協奏曲。P. 欣德米特也為大管寫過奏鳴曲。
低音大管,雙簧管族中的最低音樂器,音域比大管低八度。第一支低音大管是柏林的И。什萊伯于1616年制造。近代低音大管是1876年由J. A. 黑克爾根據當時在德國出現的新式在大管的結構原理改制的。管長近5米,彎曲成4節或5節, 喇叭口朝下。管體下端裝有撐柱,落地放置。它的最好音區是最低八度音列,音色濃郁而富魅力。由于簧片更為寬大,發音遲緩,不適于過快的斷奏和交替音的演奏。M.拉韋爾的《鵝媽媽》中有著名的低音大管獨奏段落。
大管又稱巴松管,來自意大利文(fagotto)的原意為“一捆柴”——非常形象。大管是木管 樂器中的低音樂器,是交響樂隊中的重要樂器之一。其高音區音色哀傷痛楚,中音區溫和甜美, 低音區嚴峻陰沉,斷奏時則具有幽默頑皮的效果。大管還有一種低音的變種樂器——低音大管(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音色聽起來陰險狠毒,稱得上是黑暗惡勢力在管弦樂隊里的總代理人。
所屬分類
樂器本調:C調。應用譜號: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實用音域:大字一組降B-小字一組降B(三個八度)。結構組成:哨子(雙簧片),管體(分四節),弧形接管和音鍵系統。使用材質:槭科色或楓木。樂器特色:低音區音色陰沉莊嚴,中音區音色柔和甘美而飽滿,高音富于戲劇性,適于表現嚴肅遲鈍的感情,也適于表現詼諧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大管又稱巴松管,來自意大利文(fagotto),原意為“一捆柴”――非常形象。大管是木管樂器中的低音樂器,是交響樂隊中的重要樂器之一。樂器本調:C調。應用譜號:高音譜號,不移調低八度記譜。實用音域:小字二組C-小字五組C。使用材質:普通型:無縫鎳銀管,專業型:硬質真銀,樂器特色:音域比長笛高一個八度,可達到樂隊的最高極限,音色尖銳透明,同音區不如長笛豐滿,屬裝飾性樂器,很少獨奏,用于管弦樂隊和軍樂隊中。
短笛是長笛的變種樂器,是交響樂隊中音域最高的樂器,通常由第二長笛手吹奏。由于音色尖銳。富于穿透力,有節制,審慎地使用可使整個樂隊的樂聲更加響亮,有力而輝煌。常用來表現勝利凱旋,熱烈歡舞或描寫暴風雨中的風聲呼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