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特色
音色具有銅管的特色,但又溫和高雅,帶有哀愁和詩意,在銅管和木管樂器之間起到媒介作用,表現力極其豐富,是銅管樂器中音域最寬,應用最廣泛的樂器。圓號又稱法國號,在傳統上與狩獵有關。19世紀以前,管弦樂隊中的圓號大多限于泛音列的各音使用,其基本音高可以通過"附管"改變樂器的長度來改變。1840年以后,閥鍵逐漸取代“附管”的作用。
樂器特色:屬于金屬體鳴樂器族,無固定音高??砂l出銀鈴般的顫音,為整個樂隊增加一種特殊的色彩,其點綴作用十分明顯,增強氣氛。
木管樂器起源很早,從民間的牧笛、蘆笛等演變而來。木管樂器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 常用被來表現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情景。在交響樂隊中,不論是作為伴奏還是用于獨奏,都有其特殊的韻味,是交響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管樂器大多通過空氣振動來產生樂音,根據發聲方式, 大致可分為唇鳴類(如長笛等)和簧鳴類(如單簧管等)。木管樂器的材料并不限于木質,同樣有 選用金屬、象牙或是動物骨頭等材質的。它們的音色各異、特色鮮明。從優美亮麗到深沉陰郁,應有盡有。正因如此,在樂隊中,木管樂器常善于塑造各種惟妙惟肖的音樂形象,大大豐富了管弦樂的效果。
?。?)唇鳴類:長笛(Flute)、短笛(Piccolo);
?。?)簧鳴類:單簧管(Clarinet)、雙簧管(Oboe)、英國管(English Horn)、大管(Bassoon)、 薩克斯管(Saxophone)。
起源
木管樂器是由特別堅實的木料制成的(或由金屬材料制成,如新式長笛)管狀樂器。它們起源于古時人們用蘆管或其他材料制作成的原始管樂器,如蘆笛、橫笛、豎笛、雙簧豎笛、排簫等。木管樂器在樂隊中被使用是從17世紀初開始的,直到18世紀中葉以后,維也納古典樂派及其他樂派才開始在樂隊中按一定的數目與比例逐漸應用木管樂器,并在創作中大大發展并推動了木管樂器的演奏技能,確立了木管樂器在樂隊中的重要地位。
構造
根據木管樂器管身的形狀,可將木管類樂器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圓柱形樂器(如長笛、單簧管類);第二是圓椎形樂器(如雙簧管、大管類)。木管管身可分為若干段(部分),演奏時將這些部分裝接起來,演奏完再拆開,以便裝盒。管身上有若干音孔,用以改變音高。音孔上裝有按鍵。除長笛外,雙簧管、單簧管與大管在吹口上都裝有哨片,用來發展振管內的空氣柱。長笛是靠吹口來發振的。木管樂器是由發振器帶動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發音的。
發振器可分為三類:
1、雙簧:是由葦子做成的扁形哨片,當氣流通過兩片簧片之間的縫隙時,會引起振動而發聲。屬于這類的木管樂器有雙簧管、英國管、大管與低音大管。
2、單簧:是由單片葦子制做的哨片蓋在樂器的嘴子上,氣流通過哨片與嘴子之間的縫隙時會振動哨片發音。屬于這類的木管樂器有單簧管、低音單簧管、高音小單簧管與薩克斯管。
3、氣簧:沒有簧片,吹入的氣流撞在吹口的邊緣引起振動而發聲。屬于這類的木管樂器有長笛、短笛。木管樂器上開有音孔,它的作用是用來改變管內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發音的高度。
音孔根據其本身的構造與用途可分為三組:
1、基本音孔:可奏出樂器基本的自然音階。這些音孔用兩手的二、三、四指來按。
2、閉口式鍵孔:平時呈閉口狀態,用時按動音鍵,音孔則打開。這些音鍵用于演奏除基本自然音孔以外的變化音。
3、開口式音孔:平時呈開口狀態,用時則蓋住音孔。這些音鍵叫做補充鍵,主要用來演奏比基本音孔(自然音孔)更低的一些音。
除上述一些音孔外,雙簧管、單簧管與大管還在樂器背面裝有一個鍵,用拇指按動,平時關閉,打開后可以幫助超吹。
發音
木管樂器的發音是管內空氣柱振動的結果,空氣柱的振動則是由發振器(簧片)來帶動的??諝庵拈L度決定著基礎音的音高,基礎音的高低取決于管子的長短、粗細。管子愈短、愈細,基礎音愈高;管子愈長、愈粗,基礎音則愈低。由于管子的構造不同,空氣柱在管內振動的形式也不同。長笛類、雙簧管類、大管類的樂器空氣柱振動時中間形成結,兩端形成波腹,并于管子等長。這類樂器稱為八度超吹樂器。單簧管類樂器的空氣柱振動時,在閉口端形成結,而在開口端形成波腹,并在管外部形成與管內等長的反射。這類樂器只能超吹單數的泛音。由于他向上超吹出現的第一個泛音就是十二度(八度加一個純五度)泛音,所以也把這類樂器稱為五度超吹樂器。
吹奏技術
木管樂器的吹奏方法主要有如下兩種:
1、連音奏法 這種奏法就是在一口氣內連續吹奏出若干個音符,其效果如同弦樂器的連弓奏法一樣,每個音符之間都是連貫的。常用于演奏歌唱性的、抒情、悠長的旋律,也可用于演奏快速的音階、琵音、經過句等。
2、斷音奏法 斷音奏法是靠控制吹氣與閉氣而使每個音符之間都不相連接(都相隔一定時間的休止)。
木管樂器類常用的斷音奏法有三種:
?、艈瓮路ǎ喊l音時發出“突”(tu或te)的吐音,這種奏法最為常用,發音堅實有力,可強可弱。強奏時可時每個音符都帶有重音“>”。但是這種奏法速度不宜太快,一般在每分鐘110拍,每拍四個十六分音符左右。超過此速度就得考慮用雙吐法了。
?、齐p吐法:發音時連續發出“突—庫”(tu-ku)的吐音,這種奏法只適合于演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以上的快節奏、短時值的音符。但這種奏法所發出的第二個音(ku)的力度往往要比第一個音(tu)弱一點,所以不能用于慢速的斷音演奏。
?、侨路ǎ喊l音時連續發出“突—突—庫”(tu-tu-ku)或“突—庫—突”(tu-ku-tu)的吐音。這種奏法同樣可以奏出連續的、快速的斷音音符。常常用于三連音形式的快速斷音。除上述三種斷音奏法外,有些木管樂器(最常見的是長笛)還可以運用彈吐法(frullato)演奏。發音時發出“突勒勒…”的吐音,我國民間稱為“花舌”或“打嘟嚕”。他的發音類似弓弦樂器的右手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