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樂器種類>民族樂器>膜鳴樂器>

書鼓歷史與特色簡介 民族樂器書鼓圖片及演奏方法介紹

來源:網絡  作者:admin  時間:2019-04-26  

  書鼓,是布依族、漢族棰擊膜鳴樂器。布依族稱手鼓。流行于貴州省及全國各地 [1]  ,專用于中國北方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伴奏。

  形制結構

  鼓框木制,呈扁圓形,兩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面四周邊緣用鼓釘固定。規格大小不一,大者鼓面直徑30厘米、鼓框高8厘米;小者鼓面直徑22厘米、鼓框高6厘米。鼓棰又稱鼓箭,用竹制成,棰長24厘米。

  書鼓,鼓中形制較小者。鼓身呈扁圓形產,鼓框用硬質木料制作,兩面蒙以牛皮。鼓身四周刷朱漆。鼓面直徑22—30厘米,鼓身高8—8.5厘米。發音較小堂鼓低,但很響亮。專用于北方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伴奏。演奏時,用一支竹制鼓箭敲擊。書鼓置于竹制鼓架的編繩上,架高90厘米左右。說唱演員左手執書板或梨花片,右手執鼓箭擊鼓表演。

書鼓歷史與特色簡介 民族樂器書鼓圖片及演奏方法介紹

  演奏場合

  在貴州省布依族聚居地區以及西南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則不用鼓架支鼓,而以左手托持鼓框,右手以單箭擊奏。用于佛教法事和民間婚娶喪事等場合中。

  收藏樂器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書

  鼓多面,有兩面是由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珍藏多年后捐獻國家的。其一鼓面直徑22.5厘米、鼓框高6.7厘米,兩面蒙牛皮,鼓架由六根短竹綁制而成;其二鼓面直徑25厘米、鼓框高8.9厘米,外表無漆飾。

書鼓歷史與特色簡介 民族樂器書鼓圖片及演奏方法介紹

  演奏方法

  演奏時,漢族地區將書鼓置于鼓架上,鼓架以六根細竹用繩攀結而成。鼓面略低于肘部,或將書鼓以小木架支撐于幾案之上,說唱演員左手執書板或梨花片,右手執單箭敲擊鼓面。

  鼓的來歷

  鼓是中國傳統的打擊樂器,按《禮記-明堂位》的記載,在很早的傳說中,“伊耆氏”之時就已有“士鼓”,即陶器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機越雄壯而傳聲很遠,所以很早就被華夏祖先作為軍隊上助威之用。相傳黃帝征服蚩尤的鹿之戰中,“黃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太平御覽》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紀》) 到了周代,據《周禮-地官司徒》之載,已專門設置了“鼓人”來管理鼓制、擊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種用途的鼓,如祭祀用的雷鼓、靈鼓、樂隊中的晉鼓等。其中,專門用于軍事的叫“汾(音)鼓”,據《說文》的解釋,這是一種長八尺,鼓面四尺,兩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晉鼓、等也用于軍旅,這些鼓以后發展為各種規格的戰鼓,在軍事上得到普遍地運用。

  大鼓書的由來

  大鼓書的種類:梨花大鼓、鐵板大鼓、五音大鼓;

  按地域分為:山東大鼓、樂亭大鼓、奉天大鼓、天津大鼓。

  20世紀初葉之北京的大鼓書,源自兩個方向:向京東追溯,經通州、三河至河北樂亭,輻射至京東北的平谷、密云,這一脈產生了京東大鼓、樂亭大鼓,派生出平谷調;另一個是向京南追溯,經廊坊、霸州、滄州至河間,這一脈產生了西河大鼓和滄州木板大鼓。 樂亭大鼓、西河大鼓在清末傳入北京后,吸引了一批市民聽眾,養活了一批說書藝人,木板大鼓傳到北京,由于鄉土味兒太濃,作為一個曲種未能扎下根來,但經過京津藝人胡十、宋五、霍明亮的改造,產生了京腔京韻的京韻大鼓,一代鼓王劉寶全、京韻泰斗白云鵬就此誕生。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距今已有百年之遙了。

書鼓歷史與特色簡介 民族樂器書鼓圖片及演奏方法介紹

  書鼓磚雕

  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李豫對陵川縣潞城鎮等十五個村莊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了以潞城鎮上郊村為中心的一些村莊保存著從康熙年間到上世紀80年代的書鼓磚雕共150余處。這對于該縣申報歷史文化名城與中國鼓書之鄉奠定了又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同時對于申報中國陵川書鼓磚雕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經濟開發價值。

  李教授與現場的專家學者指出,磚雕工藝在全國到處都有,但是將本地非常興盛的曲藝活動變成一種民俗并作為一種非常奇特的書鼓磚雕圖案,在全國沒有見到。這種書鼓磚雕圖案是以當地非常興盛的陵川鼓書說唱中的主樂器扁鼓作為主形象,而其他說唱鼓書中的人物情節圖案作為輔形象。這種書鼓磚雕圖案印證了在康熙以前陵川地區鼓書說唱的興盛情況,因為只有在長期曲藝曲種興盛的前提下,才可能把一種曲種的標志變成本地的一種民俗。陵川本地出現鼓書說唱的時間由此可斷定在康熙以前。李教授建議有關部門要采取相應保護和搶救措施,在以上郊村為中心的一帶村莊組建 “中國陵川書鼓磚雕藝術博物館”,并將陵川地區書鼓磚雕工藝匠人還傳留的技藝進行全方位的工藝流程整理,使這種國內唯一的曲種與民俗接合的書鼓磚雕工藝能夠傳承下去。

  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曲種,清朝就有詩云:“五音齊奏帶箋簧,大鼓說書最擅場,野調無腔偏入妙,皆因子弟異尋常。”密云蔡家洼的五音大鼓是現存演唱組合完整、伴奏樂器齊全的五音大鼓,是原汁原味的民間文化形態。

  樂器均是古董的“五音大鼓”伴奏“五音大鼓”說唱的六件樂器是三弦、四胡、打琴(揚琴)、瓦琴、書鼓、簡板。這幾件樂器可謂均是古董,都是從祖輩那兒傳下來的 。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瓦琴。瓦琴系拉弦樂器,是六種樂器中最獨特的、古老的,據考證可追溯到唐代。蔡家洼的打琴也有近百年的歷史,是流傳我國較早的兩排碼八檔式揚琴。另外,三弦、書鼓和簡板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