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樂器種類>民族樂器>膜鳴樂器>

邊鼓歷史與特色簡介 民族樂器邊鼓圖片及演奏方法介紹

來源:網絡  作者:admin  時間:2019-04-27  

  邊鼓是壯族混合擊膜鳴樂器。在壯族銅鼓樂(常由4面大小不同、音色各異的銅鼓交替演奏)合奏中,邊鼓是主要的襯托樂器,常用于銅鼓樂合奏和道公歌舞伴奏。流行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東蘭、巴馬一帶。

  整體構造

  鼓框竹制或用一整塊木料雕鑿而成,上口較粗,下口較細,外形呈扁圓狀,上口單面蒙以牛皮、羊皮、豬皮或蛇皮,皮面四周邊緣用雙排鼓釘固定,鼓框下口敞開[圖]。規格尺寸不一,通常鼓面直徑22厘米——28厘米、鼓下口直徑20厘米左右,鼓框高4厘米——5厘米、木制鼓壁厚2.5厘米——3厘米。鼓框外涂紅漆,框邊周圍釘以彩穗為飾。流行于廣西武鳴一帶的邊鼓較小,鼓面直徑22厘米——25厘米,單面蒙牛皮或蛇皮;流行于廣西東蘭、巴馬一帶的邊鼓稍大,鼓面直徑25厘米——28厘米,單面蒙羊皮、豬皮或蛇皮。

  演奏方式

  演奏時,武鳴一帶的邊鼓用左手托持鼓框,右手拍擊或以小木棍為棰敲擊;東蘭、巴馬一帶的邊鼓用雙手拇指和掌心托持鼓框兩側,其余手指同時或交替彈擊鼓面。邊鼓發音堅實清脆,但音量不大。邊鼓是壯族人民喜愛的手鼓,原只用于道公(巫師)跳神歌舞。如今,在壯族銅鼓樂(常由四面大小不同、音色各異的銅鼓交替演奏)合奏中,邊鼓是主要的襯托樂器。此外,它還用于道公戲(在跳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歌舞戲?。┖透栉璋樽?。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_天美传媒果冻传媒乌鸦传媒_十分钟免费观看大全视频_yellow2019最新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