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簡稱。彈撥樂器。古琵琶的一種?,F在使用的改良阮分為五種: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裝置。定弦為:低音阮E1A1DG;大阮DAe;中阮Gdgd1;小阮gd1a1。音域可達兩組半。 中阮為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與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豐富的節奏變化更能突出樂曲的特點,在樂隊中采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聲部更為豐滿。阮相傳是魏晉名士阮咸以擅長彈奏琵琶著名,他完成了改革,所以后人稱之為阮咸琵琶。
中文名: 中阮
外文名: zhongruan
別 稱: 阮咸琵琶
類 型:弦樂器
所屬樂器 :直項琵琶
所屬國家: 中國
定 弦: Gdgd 改良
中阮種類: 低音大阮、中阮、小阮、高音小阮
基本概述
阮由漢代琵琶衍變而來,其歷史悠久,音響富于特色。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出使烏孫國,烏孫王昆彌與漢通婚,在烏孫公主出嫁前,漢武帝為她做了一件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古代稱之為“秦琵琶”。長期以來,阮始終保持著古老的風格與形式,近幾十年來,阮的改革和演奏藝術發展的很快,有高音阮、中音阮、低音阮等多個聲部,而自成一族樂器。
阮由琴頭、琴頸、琴身、弦軸、山口、縛弦和琴弦等部分組成。琴頭和琴頸是用兩塊硬質木料膠合而成,琴頭頂端多飾以民族風格的雕刻,琴頸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4個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裝置。
琴身是一個呈扁圓形的共鳴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膠合而成。在面板上膠有縛弦和開有出音孔。弦軸有4個,除用普通弦軸外,也可用齒輪銅軸。琴弦使用絲弦、腸衣弦或金屬弦,阮上張四條琴弦。在這族樂器中,按尺寸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形制。中阮為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與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豐富的節奏變化能突出樂曲的特點,在樂隊中采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聲部更為豐滿。
阮的演奏技巧,原來比較簡單,演奏時以撥片彈之,經過現代的發展,阮右手的指法已有彈、挑、勾、抹、扣、劃、輪、拂、分、搖、掃、滾等30多種,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帶、滑、推、拉、吟、紋等10多種。
類別
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倍低音阮新舊阮不同之處從古時的十二品、十三品增加到二十四品,即擴大了演奏的音域;又由過去的純律改為十二平均律,使阮與其他樂器的互動配合更加融洽與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