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鼓介紹,排鼓的演奏技巧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21-10-22
一、排鼓介紹
排鼓是鼓類樂器的新品種。排鼓由五個大小不同、發音有別的鼓組成一套。鼓身高29至33.3厘米,上口面直徑16.7至37厘米,下口面直徑11.7至37厘米。每個鼓的兩面鼓框外徑相同而內徑不一,可發出音高不同的兩個音來,故五個鼓有十個音。排鼓發音激烈、跳蕩,高音堅實有力,中、低音寬厚宏亮,尤擅于表現熱烈歡騰的情緒。

二、排鼓的演奏技巧
排鼓的擊鼓要領和動作與大鼓相同,排鼓兩面都能定音,這是因為每只排鼓的鼓膛一面大,一面小,其音域也不一樣,每只排鼓兩面定音多為四五度關系,其原因是在演奏時雖然只敲擊一面,但另一面的鼓皮不是靜止的,會產生共振。所以將兩面鼓皮定音為協和音程,一方面容易把音定準,另一方面又可使發音純凈,因為敲擊聲音就是音樂的素材本身,使聲音悅耳動聽,節奏鮮明,在排鼓演奏與教學中,無論打輪奏、滾奏,還打練習曲、獨奏曲時其聲音質量是需要特別下工夫的。
在排鼓藝術中,美妙悅耳的聲音與敲擊排鼓時使用力量的來源,力度的支配,觸擊排鼓的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從生理學角度把人的上肢劃分為手、小臂、大臂、肘部、腰部、等幾個可以獨立活動的部分,正確運用力量是學習排鼓基本技能的關鍵,力的運用是否合理,是否科學決定所打作品的成敗。
手指、腕、臂的力量協調運動的發力之源來自腰部。換言之,腰部力量是敲擊排鼓的發力之源。“人之驅,腰為中”腰部在行走,立走時起著平衡身體的作用,而發力時,則反映在大腦指揮下的力量儲備,在排鼓演奏中,經常遇到樂譜所規定的力度記號,如f、ff、fff等。這些記號的演奏,雖然在不同作品中有不同的要求,但都是表現力的強烈程度。這些演奏力度必然要腰部力量為發力點。并使鼓皮自上而下地充分振動,(似乎要讓大地發出聲音,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把聲音打透)。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演奏效果。